您的位置:首頁>美容>正文

一到過年,總是情不自禁想起她/他的味道

我從小愛吃餅,

每到冬天紅薯下來了,

外婆就會做紅薯餅,

中間夾了黑芝麻和糖混合的餡兒,

街上賣的紅薯餅,又薄又糯又大,

外婆做的紅薯餅,又厚又硬又小,

她廚藝不精,所以要麼就炸不透要麼就炸焦了,

而且每次生怕我不夠吃,

一做做一大盆兒,一吃吃了十幾年,

大學還沒畢業,她就走了。

每到冬天,聞到街上有的烤紅薯味兒就會想到她。

從來故鄉連著胃,

總有個她/他,用一種特有的味道讓你想念

也許是外婆、外公、奶奶、爺爺、舅舅、叔叔.....

@Maggie 

奶奶是天賦異稟的廚神,據我爸說是跟著老一代廚神曾祖母學的。

那時候家裡人多,早上起來她老人家從包子饅頭開始,教奶奶和麵做餡蒸一大籠。

奶奶學得最成功的是櫻桃肉,就是洋芋紅燒肉,每坨肉都燒得酒紅還發亮,入口即化,據說最講究的是油和火候。

這道菜燒再多都會被消滅個精光,據說街頭巷尾來學的大娘絡繹不絕,結果都學了個四不像。

我住在爺爺奶奶家那幾年,奶奶每天中午按時收看央視二套的天天美食,第二天我就能吃到她做的高仿。

但記憶最深的,還是每週四雷打不動的豌豆kong飯,走到樓下就能聞到那股鍋巴味和豌豆被豬油酥得焦香。於是背起書包飛快地跑,因為每次都能吃上兩三碗,於是被我固定了下來。

我知道,奶奶還有許多菜想給我做,給爺爺做,不善言辭的將對我們的愛傾注在每一道菜裡。說她是廚神,除了她真的會做菜、學得快,更因為她是發自內心喜歡做菜的。

有一天,奶奶摔倒了,這一躺就躺出了奧茲海默,什麼也不記得了。

除了我的名字。那些菜我還沒來得及學,就這麼再也吃不到了。最悲傷的是,我不能做給奶奶吃,讓她也感到一絲快慰。

畢竟有人說,記憶會消失,但氣味會永遠記得。那些美味承載了太多家人的喜怒悲歡,卻只能永遠活在記憶中。

實在很可惜,想想就會哭。

@趕路的螞蟻 

記憶最深的是媽媽做的糯米飯。

我是抱養的,九歲養父去世,媽媽為了生活出去打拼,十天半個月回來一次,一直都是自己照顧自己,那個時候什麼菜都不會,電鍋煮好白米飯,罎子裡抓點鹹菜就是一頓。

媽媽回來去買肉和芋頭一起大米一起蒸的糯米飯,能吃幾大碗。後來媽媽也去世了,永遠也吃不到了。

@喵哩個喵嗚喵教授

她/他的味道之我爺爺的八寶飯。可以說,在我開始學會自己動筷子吃飯時,我的印象裡就是,幾乎就沒有我爺爺不會做的菜。

尤其是到了吃年夜飯那天夜裡,更是顯得他煎炒烹炸,燜燉醃鹵,樣樣精通。

平常吃他做的菜就多得加上腳趾都數不過來了,比如白斬雞,紅燒肉,珍珠丸子,紅燒獅子頭等等。

更別說這年夜飯都會有什麼好吃的了。雖然平常有吃到的菜也會被擺在圓桌上,可我更期待的是那道八寶飯。

那雪白得糯米上有紅棗,薏仁米,蓮子,葡萄乾等。勺子輕輕地舀進去,豆沙與糯米相互裹緊的美味,光是想想都覺得,我的胃已經被甜倒了。

爺爺說,年夜飯,只有吃了八寶飯才算完整。因為,八寶飯寓意就是為的團團圓圓。各色的蜜餞果脯也是象徵著美好的生活。

那時的我,並不懂他說的。只知道爺爺做的八寶飯是最好吃的。

等我明白過來那些話的時候,爺爺卻已經走了。現在,每年年夜飯的時候,媽媽同樣會做八寶飯給我吃。

不過,吃的時候,就沒有爺爺會告訴我為什麼要吃八寶飯了。

@小胡椒

奶奶做的炒麵 高中時候住校,每週週一到週五只能在學校吃,週末的時候即使是要自習,但是可以出校門吃飯。

 奶奶家在高中附近,週末就會接我回去吃飯 那時候週末是我最開心的時候,奶奶會給我做一大堆一大堆好吃的。

有一次回家,奶奶掀開一個被蓋住的盆,裡面是炒麵,這是奶奶第一次做炒麵,也是我第一次吃奶奶做炒麵。

她說我愛吃,所以就學著做了。

很好吃,很好吃 是現在在外省上學的我,最想吃的東西!

@小二月 

小時候我爸爸在西北當兵,那個時候當地物資也貧乏,他們平時吃不到什麼特別好吃的飯菜。

我爸跟著炊事班學到了一道菜—— 拔絲蘋果 就是把白糖熬化了,切兩個蘋果,然後把蘋果塊放進鍋裡裹一圈,拉出很長的糖絲就成。 

在80年代,這是一道讓小孩子非常迷戀的甜品,因為西北口音,我一直以為這道菜叫做“拔絲pia 瓜” 。

每次爸爸從部隊回來,就會給我做拔絲蘋果,這是我對童年最深刻的回憶。

大概有20年沒吃過了,寫這段話時,我讓爸爸再去做一次,我兒子就跟我當時一般大,正趴在廚房看我爸拔絲,突然覺得這就是平凡生活中的幸福。

@王小莉

我最愛的就是酥肉了,每次在有酥肉的餐館裡都會點,但從來緩解不了我對婆婆、外婆、舅媽炸的酥肉的想念。

童年的時候,純肉是奢侈的,油是奢侈的,每年穩定有結果的盼頭就是殺年豬。

在煉豬油的時候,婆婆會在油渣兒裡放些紅苕粉,炸上滿滿的一筲箕兒,我和爺爺就放開腸胃吃一頓,一頓沒吃完的後面還可以煮湯、蒸,自己吃招待客人都算好菜呢。

如今婆婆不在了,回去就到外婆家,也只點酥肉,她總在我沒到家的時候就備好材料;

走的時候,舅媽也會為我炸上一鍋。有些可惜的是,因為害怕上火,總不敢一口氣吃太多,看著她們期待的眼神,不舍和難過齊齊湧在心頭!

@少女心 

奶奶炸的酥肉真的是世界上最好吃的 而且從小到大味道都沒變過。

小時候奶奶在炸酥肉我就在旁邊守著,剛出鍋的酥肉把眼淚都燙出來了,還是覺得無敵好吃。

還有一次奶奶炸好準備晚飯吃的,結果我偷吃一塊就停不下來最後把一盤都吃掉了。

長大了很少回老家了,每次回去都吵著要吃酥肉,在健身平時都不吃油炸的東西,奶奶酥肉我能不知不覺吃一盆。

@徐徐Celine 

奶奶98年走的,在這之前每年都會做一道我再也沒機會吃到的美食:油酥鬆菌。

托人從山裡采最鮮的松菌,用簡單的調料翻炒,加上青椒,再入油中酥一酥。

每次做一大鍋後冷卻放冰箱,吃的時候小碗盛一碗放桌上,簡直是我童年時期最吸引我的下飯菜……

奶奶走了,爸爸沒學會這道菜我們就再也沒機會吃到,但我想就算學會,也肯定沒有奶奶帶給我的那種味道了吧。

@少年回頭望

小時候最喜歡的日子莫過於過年,而過年最喜歡吃的又莫過於外公親手炸的酥肉。

以前除夕的前一天晚上,外公就把買好的肉切好,加各種調料碼味、沾漿、放進油鍋炸一大鍋,準備第二天煮酥肉湯和醬酥肉。

但是因為炸的時候太香了我和表弟就在院子裡面晃悠,等著外公炸好放在那晾著時候偷吃 哈哈。

那時候剛炸好的酥肉又香又脆,嘴巴燙起泡都不帶怕的,現在長大了,外公也上年齡了,也不咋個整酥肉了,不曉得今年能不能吃上,還是多期待哈哈。

@Kastonish 

米豆腐算南充特產嗎?我不知道成都的家裡流行吃嗎。

印象最深的就是外婆的芹菜炒米豆腐了!

一大家子在家裡能湊兩桌麻將,打累了就吃外婆做好的一大鍋青菜葉子稀飯、芹菜炒米豆腐、自己家裡拌的涼麵、外頭買的烤兔子、鹵鴨子, 吃慢了搶都搶不到。

吃完一輪繼續上桌子打麻將,另一桌又來吃。

我們小孩子就一直端著碗站在牌桌子旁邊吃。可惜啊現在哥哥姐姐們各自成家了姨媽舅舅們就去自己子女家過年了,每年外婆家都不那麼熱鬧了。

@撐花兒 

外婆做的木耳蒸鴨子格外的記憶猶新。

去年外婆摔倒進醫院,得知消息後馬不停蹄趕回老家,當時並無大礙,第二天陪外婆聊了一整天,還要外婆將木耳蒸鴨子這道菜教給我。

誰知第三天外婆就因腦梗再也說不出來話了,沒幾天就走了。

這道菜也成為了我再也不敢碰的菜,總覺得陪伴外婆的時間太少太少……

@C'est fini

我是奶奶帶大的,跟奶奶感情最深哈。蛋湯飯、炒泡豇豆、酥肉、藕湯、炒蓮花白、泡蘿蔔皮皮、白果燉雞、鯽魚湯, 一下說不出來了......

希望奶奶身體健康,等我畢業回家。

@袁袁袁蘑菇 

奶奶的酸蘿蔔老鴨湯,自家醃的酸蘿蔔,自己養的老鴨子,每次我回家就喜歡給我燉一鍋,然後湯還可以煮米粉,哎呀口水都要流出來了,快點過年吧!我想回家。

@BVB村長 

一直喜歡吃糖醋排骨,但是外公不會做。每次都是炸排骨裹白糖哈哈哈,還是吃的津津有味。

@三石

外婆的醃菜燒白,一生最愛。

@倪冉 

外公外婆給我做的燉鴨肉,還會放蘆薈。 外公大前天去世了。

@ECHO 

小學二三年級,回老家過年,外婆帶領著家裡的女人們忙裡忙外,小孩子就喜歡在院壩裡瘋。

接近下午的時候,我餓了,外婆就會舀大半碗醪糟雞,特別香甜,醪糟的香味金黃的顏就色,印象中吃得特別滿足。

後來家裡人都覺得太膩了,做法又很麻煩,就沒再做過了。

我印象中的過年還停留在老家那個老房子,一大家子人熱熱鬧鬧坐一起,我們小孩除了搗亂就是吃飯,大人們也不會過於責備。

看完稿子你是否很想念她/他?

是否突然發現有太久沒有見到她/他了?

辣媽這次真的是含淚讀完大家的故事,

很多時候留言往往比稿子更動人。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