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蒜裡的“文化”味

大蒜裡的“文化”味

草田連貴

那年去河南,在面攤吃面,一大束蒜頭掛在棚柱上,吃者自取。一位後生,一手端著面碗,一手扯下一頭蒜,吃一筷子面,來一瓣蒜——不剝蒜皮,直接把蒜瓣往嘴裡送,蒜皮“噗噗”吐得像飛蛾,吃得灑脫而恣肆。

北方人吃大蒜歷來生猛。大蒜使人胃口大開。大蒜的辛辣,比辣椒含蓄,其香又勝蔥,極勾人饞欲,許多吃食之美味,全借大蒜的辛香支撐。大蒜雖是作料,亦可當菜。舊時北方窮家小戶吃飯不要菜,一碗蒜泥調以大醬,用窩頭蘸了吃,極下飯。

大蒜諸般好,就一樣不妙,吃了臭口。與吃了生蒜的人交談,難免要掩鼻。史上甚至有人因此丟了性命。南朝劉宋的大臣孫超面君時,就因口裡蒜味太重,惹惱了暴戾之君劉昱,令人將其活剖,要看看他腹中到底有什麼在作怪。

因其後味不佳,雅人多不食蒜。有人曾言:“人有十分雅,不可無一分俗,如美人拒食大蒜,誠憾。”美人呵氣如蘭,倘若人前呵氣如蒜,確煞風景。前清一位落魄的宗室才子,去飯鋪吃飯,點了份拍黃瓜。拍黃瓜須擱醬油、香油、醋,再加勺蒜末,這才夠味兒。他偏不要蒜——那還有什麼吃頭?寧負口腹,不失其雅。

大蒜個性鮮明,鄉土味重,似代表了某些地域文化的特色。故而周立波說北方的郭德綱的相聲有大蒜味,而他的“海派清口”有咖啡香。這雖是調侃,細細想來,北方的快板、鼓書、說唱、二人轉,還真有點“大蒜味兒”呢!一地的物產象徵一地的文化,早年作家群裡就有個“山藥蛋派”。大蒜之味裡逸出一股文化氣息,這大蒜就更不可小覷了。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